2013年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研讨会于8月19日下午在我校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我校俄语系主办,旨在探讨俄语语言文学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及创新机制,切实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搭建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研 究生培养交流平台,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黑龙江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人文艺术学部主任、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家骅, 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淑芳,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副院长黄玫,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副院长白文昌,苏州大学俄语系主任赵爱国,复旦大学俄语系主任姜宏,华东师范大学俄语系主任王亚民,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主任章自力、副系主任许宏以及上外俄语系研究生导师等2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研讨会由俄语系主任章自力主持。
章自力主任首先向与会的专家领导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介绍了举办本次研讨会的初衷——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模式、发展规模和培养 方式都不断发生变化,正值上海市俄语研究生暑期学校期间,特邀国内各主要院校俄语学科负责人、研究生导师共同探讨研究生培养工作。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副院长黄玫教 授从培养规模、导师队伍、招生人数、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就业情况等各个方面就北外的研究生培养作了完整而详尽的介绍,她同时指出北外在俄语专 业研究生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师资队伍方面指导教师不足、面临新老交替、导师方向不均衡等,此外还存在部分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培养环节时间安排不合 理等问题。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副院长白文昌教授也就上述几个方面全面介绍了他所在高校研究生的培养状况。黑龙江大学的研究生培养规模可以说是全国高校中最大的,最多时可达每年60名学术硕士和60名MTI翻译专业硕士。白文昌指出黑大同样存在学科方向不均衡的现象,如语言学是传统优势学科,文学的师资力量也较充实,但翻译学方向的导师人数则相对匮乏。
我校俄语系副主任许宏教授从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出发,介绍了上外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特点以及上外在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一些改革和探索,如: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由2.5年改为3年,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高质量国内外合作渠道的拓展,学位论文盲审制度的实施,暑期学校的开展等。许宏指出我校俄语专业同样存在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因人设课、专业内各方向培养方案不尽统一、选修课学分偏低、跨学科课程数少等不可回避的问题。
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研究生课程现状与设置、研究生科研训练与和优秀学位论文培育、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苏州大学赵爱国教授认为此次会议的召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北外、上外、黑大三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俄语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理念不仅要体现在本科,还要体现在硕士培养。要加强硕士生哲学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黑龙江大学张家骅教授指出要打破学科界限,跨出俄语圈子,提倡使用俄罗斯语言学最新理论和成果研究汉语,解决汉语存在的问题,为中国服务。他鼓励学生跨院系听课,如去中文系听外国文学课程,去数学系听数理逻辑。黑龙江大学孙淑芳教授提出,研究生培养的定位跟国家整个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紧密相连,与十八大提出的人才培养精神息息相关,这就要求研究生培养的设计者和管理者要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她认为上外提出的改革措施正体现了国家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上的一些新理念。复旦大学姜宏教授从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了作为导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介绍了复旦大学在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参与教学实践等方面的举措。我校季元龙教授从微观视角谈了俄罗斯诗歌在俄语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杨明天教授则通过详细的调研,充分征求了研究生们的意见,总结梳理了学生们普遍反映的九点意见、建议和愿望。
三个多小时的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充分交流了思想,在碰撞中产生了思维的火花。大家表示要在会后认真落实会议精神,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法,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俄语系)